底部覆膜翡翠的检测

来源: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 作者: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 发布时间:2021-09-26 17:13:27

覆膜处理的翡翠又称“穿衣”翡翠,是在天然无色或浅色翡翠成品的表面上涂上一层绿色薄膜,来冒充天然的高档翡翠。由于覆膜翡翠的耐久性较差,随着时间的推移,薄膜容易脱落。市场上常有消费者甚至珠宝商购买此类“高档”翡翠,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。

         最近,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了一批带铜托的覆膜翡翠戒面,颜色呈绿色,结构较细、多棉,但透明度较好。与传统的覆膜翡翠不同的是,此类翡翠只在底部覆膜,镶嵌以后不易发现,很具有迷惑性,检测时不仔细观察,很容易将其定为天然未经处理的高档翡翠。所以笔者在此总结归纳出此类覆膜翡翠的处理特征,给商家、珠宝检测站及广大消费者提出一些警示。

鉴定特征

本文分别从红外光谱、放大观察和紫外荧光特征三个方面,对这批翡翠的检测情况进行详细说明。

1、红外光谱

用红外光谱仪反射法对样品进行种属判别,红外光谱特征均显示为翡翠的特征吸收峰。由于样品底部被封,无法进行红外光谱透射检测,故我们利用漫反射支架对这些样品进行检测。测试结果发现,这批样品的透射谱从表面看似乎没有问题,但是2910cm-1、2970 cm-1、3015 cm-1处的吸收峰与蜡在2850 cm-1、2920 cm-1、2957 cm-1的吸收存在差异。因而,我们怀疑有蜡以外的其它有机化合物存在。于是,我们对样品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测:

2、放大检测

         肉眼观察,整个戒面的绿色略显油青色,但从内部透出一丝莫名的正阳绿。台面看不到有覆膜及薄膜层的脱落。但同时也观察到了戒面的正面与侧面颜色不一致,侧面观察,戒面的颜色明显变浅。


在显微镜下,从侧面放大观察未拆卸的镶嵌样品,可见样品底部隐约可见绿色薄膜层,并且局部有薄膜脱落现象。

为了进一步验证是否真的有覆膜处理,在征求客户同意后,我们对样品进行拆卸观察。在显微镜下放大观察可见,整个翡翠底部覆有一层绿色薄膜,且周边已经有薄膜脱落的迹象。


3、紫外荧光

        紫外荧光灯下,未拆卸的翡翠样品主体呈荧光惰性,但在翡翠与戒托之间呈现强绿色荧光。而拆卸后的翡翠样品可以看到翡翠底部有强的绿色荧光,且有明显的绿色薄膜与翡翠主体的分界线。通过斑驳的荧光,还可以判断出有薄膜脱落现象。

结论:

经以上几方面测试,此翡翠样品为覆膜处理翡翠。   

总结:

        一般覆膜处理的翡翠,都是在翡翠整体上覆上一层有色膜,以掩盖翡翠本身无色、色浅或色偏的不足,很少出现本文的情况。底部覆有色膜这种处理方式,对处理样品有较高的要求。通常待处理的样品为戒面,且质地和透明度较好,这样才能让有色膜的绿色充分体现出来,才能在外观上更显“高档”。以该处理方式处理后的翡翠戒面,一旦以封底的镶嵌方式(甚至包镶)掩盖底部的有色膜层,这是很具有迷惑性、很难发现的。

 

      对于这种相对隐蔽的覆膜翡翠,若从侧面看到翡翠颜色与从正面看到的不一样时,要有警惕心理。在实验室条件下,放大检查、红外光谱及紫外荧光灯是比较有用的检测手段。但是在非实验室条件下,除非有着丰富的经验,否则,要做出准确的判断是有一定的困难的。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,要求商家提供由NGTC等权威质检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,避免或减小损失。